其實起名字五行剋制不是看名字本身,而是看名字三才,如果三才是剋制話,那麼注意了,如果有剋制,那麼有關係,可以。
相生,是指一行另一行有滋生,促進助長作用這種理論在生活中可以説隨處可見。比如:我們植物澆水可以促進它“水生木”;而木材可以加劇火燃燒,即“木生火”。通過社會生活中實踐活動,人們總結發現了五行“相生”規律是: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。
話説,聞如其名,中國人取名講究,名字相當於招牌,一個人名字可能跟隨一輩子,一個企業名字可能伴隨企業發展歷史,馬配鞍,品牌配好名字,做成品牌老字號,方能萬古流芳。
⒈無論取何名字,不要有 惡、吉利字和字義
⒉先查先天四柱是否有缺項,排出取名者八字,找出五行喜忌,取名時要補救弊。如:魯迅先生《閏土》一文中寫道“閏土,五行缺土,取名閏土”只不過不是字義上加土,方法是姓名內涵數理中取五行是土筆畫。五行存在相生相剋,故起名時需其八字判斷其五行中哪個屬性強哪個屬性,以下是五行相生相剋照表及含義。
五行相生: 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.
五行剋: 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.
木生火,是因為木性温暖,火隱伏其中,鑽木而生火,所以木生火.
火生土,是因為火灼熱,所以能夠焚燒木,木被焚燒後變成灰燼,灰即土,所以火生土.
土生金,因為金需要隱藏石裏,依附着山,津潤而生,聚土成山,有山生石,所以土生金.
金生水,因為少陰氣(金氣)温潤流澤,金靠水生,銷鍛金可變水,所以金生水.
水生木,因為水温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,所以水生木.
眾勝寡,故水勝火.
精勝堅,故火勝金.
剛勝柔,故金勝木.
專勝散,故木勝土.
實勝,故土勝水.
金: 金旺得火,方成器皿.
金能生水,水多金沉; 強金得水,方挫其.
金能克木,木多金缺; 木弱逢金,砍折.
金賴土生,土多金埋; 土能生金,金多土變.
火: 得水,方成相濟.
火能生土,土多火晦; 得土,方止其焰.
火能克金,金多火熄; 金弱遇火,見銷熔.
火賴木生,木多火熾; 木能生火,火多木焚.
水: 水得土,方成池沼.
延伸閱讀…
水能生木,木多水縮; 水得木,方泄其勢.
水能克火,火多水乾; 遇水,熄滅.
水賴金生,金多水濁; 金能生水,水多金沉.
土: 土旺得水,方能疏通.
土能生金,金多土變; 土得金,方制其壅.
土能克水,水多土流; 水逢土,淤塞.
土賴火生,火多土焦; 火能生土,土多火晦.
木: 木旺得金,方成棟樑.
木能生火,火多木焚; 強木得火,方化其.
木能克土,土多木折; 土弱逢木,傾陷.
木賴水生,水多木漂; 水能生木,木多水縮.
延伸閱讀…
⑴、避免姓聲母、韻母,如“汪文微”,“包波邦”。
⑵、避免姓名字音詞語諧音。如李思、韓淵、史詩、杜子達名字,看字義文雅,但口語裏讀成你死、喊冤、死屍、肚子。
⑶、避免姓名四聲,如柳景選,是三聲,張湘霜,是一聲,讀起來口。
⑴、不要太俗字,如李二,胡平娃。
分析出五行情況,確定需補五行類別,利用形體結構上含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文字,來增補其需五行類別。
如:剛、劍、利、刺、削、列、劃、則、創、別、刻、劌、帶力刀旁字,可歸入金類。 如:雷、霖、霞、雪、雯、震、霏、霄帶雨字頭字可歸入水類。
明代人名中,有特色是帝王世系人名。明代帝王世系取名規則太祖朱元璋欽定,他不僅後代子孫定字輩,規定要用“五行相生法”取名。這一舉措明清兩代人取名產生了影響。
中國歷史上每個開國皇帝有一個夢想,希望自己打下江山能千秋萬代延續下去,所以後代取名號時往往有意地打上了這個夢想烙印。
秦始皇做法直接而:他自稱為“始皇帝”,子孫後代繼位稱為二世、三世……以至萬世,傳之無窮。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做法複雜得多,他一方面仿效宋太祖趙匡胤子孫後代定字輩,規定姓名格式為:姓+字輩+名,規定取名用字“五行偏旁者”,即以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偏旁字,而且要以火、土、金、水、木為順序,即以五行循環相生順序,這個順序是朱元璋孫子輩開始,朱元璋兒子“木”字旁字名,如朱標、朱棣,所以他定字輩和取名規則時第三代開始。這種取名方式中國姓名文化史上可謂別具一格,後世中國人取名產生了影響。
什麼朱元璋子孫後代取名定下如此複雜規矩?其動因和目的是什麼?歷史背景和家庭背景,朱元璋這種“”行為是一種文化上的迴歸,強調自己是漢文化繼承者;其次是家族禮法秩序,使子孫後代辨親疏、別昭穆,並用五行循環相生來寄託生生不息、綿延不斷願望。此外他用這種命名法有一個目的,使子孫後代能夠避免。
元代統治者排斥漢文化,讓普通老百姓取正式名字,只能排行和父母年齡合計名,朱元璋家族深受其害。朱元璋撰寫自己家族史,名《明太祖御製朱氏世德碑記》,其中記載了朱元璋祖宗五代名字。朱元璋五世祖名叫朱仲八,生三子,第三子名百六,為朱元璋高祖。朱百六有兩子,長子名四五,次子名四九,四九即為朱元璋曾祖父。朱元璋祖父名叫朱初一,是朱四九長子,朱初一有兩個兒子,叫朱五一,叫朱五四,朱五四朱元璋父親。朱五一、朱五四各生四子:朱五一子名字一、二、三、重五;朱五四子名字四、六、七、八,八朱元璋原名。
朱元璋父親名五四,可知是其父母年齡合計五十四歲出生,朱元璋原名八,是排行取名。家族裏幾代人有正式名字,對朱元璋來説無疑是莫大恥辱。所以他加入郭子興紅巾軍並有了一些地位後,改名為朱元璋,字國瑞。對“朱元璋”這個名字含義,史書沒有作解釋,現在有些人認為,“朱”與“誅”諧音,“朱元”暗含“誅元”意,“璋”是一種鋭玉器,名字整體含義利器滅掉元朝。這種解釋“璋”字理解有誤,“璋”即玉璋,是盛行於商周時期玉器,據《周禮·考工記》,當時有大璋、中璋、邊璋、牙璋,其用途為:“天子巡守,起軍旅,治兵守”。可見玉璋是軍權象徵,明太祖“朱元璋”名,含義應該是武力推翻元朝。,這是不是他取名,他説過,誰知道,我們現在只能“望文生義”了。
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,他兒子們擬定了字輩,每房各有二十字。如太子朱標一房字輩是:“允文遵祖訓,欽武大君勝,道宜逢吉,師晟。”太子朱標早亡,朱元璋立嫡孫朱允炆繼承人,朱允炆繼位後,發生“靖難役”,皇帝寶座四叔燕王朱棣奪走了,燕王家族變身帝系。朱元璋燕王一房所定字輩是:“高瞻祁見祐,載翊,慈和怡伯仲,簡靖迪先猷。”故《明史》中所記載明代皇帝,從仁宗朱高熾開始屬燕王(明成祖)世系,如宣宗朱瞻基、英宗朱祁鎮、代宗朱祁鈺、憲宗朱見深。
五行關係有生,有相剋。相生關係是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剋關係是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相生和相剋是循環,五行學説和陽學説構成陽五行學説。古人認為,萬事萬物有五行,五行相生和相剋是推動世界向前發展動力,朝代是五行剋,稱為“五德相勝”。如宋代是木德,元滅宋,故元金德,明滅元,故明火德,清滅明,故水德。五行相生關係可以比喻為父子倫理關係,如《春秋繁露》中説:“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,此父子。”視木父,火為子,火父,土為子,其他類推。因此理論上,完全可以利用五行相生原理子孫後代取名,這方面,朱元璋起到了承前啓開作用。